2021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四:探访脱贫成就 浸润青春之心

点击数:时间:2021年07月14日 22:50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今年的52个。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脱贫攻坚领头人的努力和贫困地区人民的奋斗。

在7月12号上午,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麦田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启程,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甘冲村进行“国情观察”实践活动。甘冲村位于浉河区柳林乡西北部,在南湾水库和鸡公山风景区之间,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区域内盛产茶叶、板栗。在实践期间,团队对已脱贫村民代表进行采访;记录甘冲村脱贫变化;采访甘冲村主要村干部并共谈甘冲村未来发展。


201D7

(团队成员在甘冲村村委会前合影)

早上八点三十左右,团队到达甘冲村。队员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缓缓流淌的溪水、平整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盛开的“百日红”、颜色各异的小野菊、宛如徽派一般的建筑、正在修建的文化广场...任何一处都不符合我们想象中的省级贫困县。在采访村支书胡支书后我们了解到,甘冲村2017年正式开始脱贫,早些年就已经逐渐开始脱贫攻坚方面的工作了。通过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比如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再加上村干部的带领和村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2020年甘冲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00元以上,已经全部脱贫。村中防返贫检测机制也相对完整。

上山的途中我们看到一辆大巴车驶过,后来询问胡支书得知,那政府给脱贫后满足条件的村子配有的“扶贫专车”,每天7班,每次乘坐只需1元,为村民上山下上提供便利。村子由以前用担子挑井水变为现在的水厂供应自来水,能为300多户人家提供日常饮用水。甘冲村处于山地之间,之前交通非常不便,或遇暴雨,或遇山体滑坡,道路无法通行,由最初的村民自发捐款修路变为现在的政府拨款,前前后后修了十多公里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村内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耕种地,用来种植茶叶和板栗,但以前大多是自产自销,收入很没保障,现在转换为集体经济,自家产的茶叶和板栗有固定的销路,每年收入非常可观。现在正在打造“美丽乡村”和建设“中心村”,计划开展生态旅游,村子前景一片向好。

(队员采访脱贫户代表甘叔叔)

在与脱贫户代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也是感触万千。村民们向我们诉说了以前的生活有多苦:没有修路,就走不出去;山上喝水也不方便;村内还有许多危房,可以说是最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保障。国家的扶贫政策下来以后,日子就一点点好过了。村民们对我们说,国家政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肯吃苦,肯努力。受访人甘叔叔也说道:“不能只靠国家喂养,想要买上小汽车还是要靠自己往前冲。”是啊,我们看到有的村民家里安装了网线,有的村民盖起了新房子,有的村民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队员采访甘冲村村支书胡支书)

在采访村支书胡支书的过程当中,胡支书向我们透露他对青年人才的渴望。甘冲村的未来发展已有初步规划,但仍旧苦难重重,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够下到基层,能够为乡村带来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不是走马观花,更不是形式过场,而是真真切切的下到基层,了解乡村发展现状走过的每一步路、写下的每一个字、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刻在了我们心里,启蒙了我们奉献国家的稚嫩之心。

(撰稿:“麦田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