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四十五:一渠绕群山,精神永流传

点击数:时间:2023年08月26日 16:45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习近平

为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2023年8月12日上午,河南工业大学“红渠集结号”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景区进行参观学习。

(图为“红渠集结号”团队成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

团队成员第一站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青年一代的寄语。总书记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新青年未来的殷切嘱托。再向里走,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在红旗渠修建之前林县当地面临的困难——“光岭秃山头,缺水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句留在纪念馆里顺口溜便是当时林县自然环境恶劣、极度缺水的最真实体现,“500年间百余次旱灾”“一村饿死500人”“一家6口饿死5口”……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团队成员为之感到痛心。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1960年,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了红旗渠工程的修建。纪念馆内,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份份泛黄的文件,记录下的是林县人民为这“第八大奇迹”奋斗的日日夜夜,是无数先辈们为之拼搏留下的血汗。

(图为“红渠集结号”团队成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

透过张张图片,团队成员仿佛亲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林县人民正在修建红旗渠的场景,手持凿子的工人,背着测量尺的勘探员,带头苦干的共产党员干部……他们的脸上略显疲惫却仍挂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今天的辛苦将会为后辈千万代带来幸福。

走出纪念馆后,“红渠集结号”团队来到了下一站——青年洞。一路上,团队成员爬上百层的阶梯,沿着蜿蜒的引水渠,走过狭窄的一线天……到达青年洞时,已有成员感到十分疲惫,腿部隐隐感到酸痛。这让成员们不由得更加敬佩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难以想象他们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定,在当时那个还未修建供游客行走的阶梯道路的年代,林县人民爬上如此险峻的高山并开凿出一条蜿蜒几十公里的水渠。

(图为“红渠集结号”团队成员在红旗渠青年洞参观学习)

而青年洞作为红旗渠施工建设难度最艰巨的地段,那三百多名青年在开凿洞时又经历了怎样的困难?作为当时那个年代青年豪情壮志的直观体现,青年洞吸引了许多驻足观看的游客,后人们在这里亲眼见证奇迹,切身感受,体会那担当时代使命,不畏艰难险阻的红旗渠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征程,20世纪60年代的第八大奇迹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征程,而吾辈青年生于盛世,应在新时代传承好,发扬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让岁月淘洗后的红旗渠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精神洗涤后的红旗渠精神书写新的辉煌。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红渠集结号”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