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
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也就是今后国家将把碳配额“资产化”,控排企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各种减排措施以减少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对节约出来的碳排放量指标进行上线交易。自2013年起,我国相继启动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以及福建等八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碳排放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式:碳计量、实测法。
碳计量是指在给定的参数下,按照不同的方法计算每个流程中的碳排放量,并加总得到单位的碳排放总量,进一步计算排放因子,并以此为根据设定单位未来的碳配额。
简单来说,就是温室气体=(原料含碳量—产品含碳量)*44/12。这里的44/12指的就是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值。
实测法又分为非现场测量和现场测量。
⦿ 非现场测量是通过采集样品送到有关监测部门,利用检测设备和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 现场测量一般是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中搭载碳监测模块,通过连续监测浓度和流速直接测量其排放量。
电力跟碳核算有什么关系呢?
能源系统对我国实现降低碳排放目标起决定性作用,而电力则是未来能源系统碳减排的主力。
针对用电单位,电力企业将梳理出不同的潜在减排策略,充分依托自身承担建设的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首创研发单位用能“能源碳码”“绿能码”,为政府精准分析、科学决策提供数字化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单位碳排放无法量化评价等问题,助力单位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干点啥?
1、合理使用空调
空调是我们夏天和冬天经常使用的电器,然而空调极大的能耗却会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合理使用空调能够极大减少碳排放,夏日空调设置温度应不低于26℃,冬日空调设置不应高于20℃。
2、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选择以旧换新
如今,手机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产品迭代之后,闲置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回收利用便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更新电子产品。
3、用完电器随手断电
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之类的电器,如果你在使用完成后没有拔掉插座及时断电,这些电器并没有彻底关机,别小看随手关机这个动作,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随手拔电,全国每年将省电180亿度,并且还能适当延长电器的使用寿命。
4、出行多用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如今在城市中,共享单车已经相当普遍,而公共交通更是基本上打通了每一个城市,在出行时如果能够选择这些更加绿色的出行方式,每年能够减少的碳排放数量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在城市日趋拥堵的今天,低碳绿色出行也成为了更有效率的出行方式。
5、煮饭提前淘米
煮饭前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效果更佳,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这些在生活中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累计起来对于实现低碳生活,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碳中和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绿色转型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共同行动,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创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