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网

文明网

理论学习

思想教育

文化建设

社科研究

部门动态

图片频道

工大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工大新闻 >正文
环境工程学院新闻三则
作者:孙嘉琦 孙彦强 王梦晗 王亚利 发布时间:2023-07-13 15:27:06 访问次数:

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参加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

2023年7月9-11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院士、教育部环境教指委秘书长胡洪营教授、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琪等多位知名专家,设有7个分会场,围绕环境类工程教育认证中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全国各高校的环境类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我校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万东锦、教学科研中心主任陈寒玉、张良波和青年教师王雅乐、马晓辉、孙嘉琦等一行6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万东锦受邀在 “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建设、完善与运行”分会场作了题为《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内部评价机制的完善与运行》的报告,分享了我校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的做法和经验,为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万东锦教授作报告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2019年首次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于2022年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审核,并将于2024年再次申请工程教育认证。本次研讨有助于剖析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落实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调整学院在下一阶段申请认证工作中的着力点和前进方向,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严格遵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优化内部评价机制,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各项能力和素养的达标,为国家输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优秀专业技能的环境类工程人才。


环境工程学院参会教师合影

环境工程学院与河南省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7月12日,环境工程学院与河南省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济源生态环境检测中心主任赵宗生,副书记蔡海军,副主任成永霞及各科室负责人;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芙晖,生态与环境修复教学科研中心主任李立平,教师代表王雅乐、杨永强、孙彦强参加签约仪式。仪式由成永霞主持。


参观仪器平台

赵宗生对环境工程学院一行到访监测中心交流合作表示热烈欢迎,对监测中心目前的基本情况、实验仪器平台和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畅谈了双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事业发展的计划和构想。

宋芙晖代表学院对监测中心多年来对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多年秉持的办学特色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思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实践实训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宋芙晖和赵宗生分别代表环境工程学院和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宋芙晖为监测中心副主任成永霞和监测中心重金属监测室负责人邱坤艳颁发了研究生企业导师聘书。赵宗生带领大家参观了监测中心大型仪器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各类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会议仪式

此次签约是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拓宽合作范围、创新合作形式、共享优势资源的有力举措,以期助力学院高水平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环境工程学院召开“互联网+”大赛项目指导会暨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仪式

7月11日,环境工程学院在9237会议室召开第九届“互联网+”大赛项目指导会暨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仪式。河南省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郑州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俊,中国青年创业导师、管理学院教师王伟,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芙晖,学院副书记王萌,生态与环境修复教学科研中心主任李立平,项目指导教师及各项目的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学工办主任王亚利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宋芙晖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她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企业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学术科研等方面对学院的支持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谢。宋芙晖为李明俊颁发创新创业导师聘书并合影留念。

各备战省赛的项目团队按照比赛规则开始模拟路演和答辩。各位参会老师针对不同项目特点,根据不同赛道规则,从教育维度、创新维度、团队维度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与会各位专家就互联网+项目打磨等相关问题作深入交流。


颁发聘书

李明俊做总结发言。他首先从项目选题、赛道选择和大赛获奖项目的特征方面做了深入地剖析,并结合自身多年创业经验和指导经验,对各个项目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发挥思政引领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水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学院继续深化探索与实践,认真备战,以赛促学,学赛结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双一流”创建贡献力量。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张宾)

相关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