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谷”建设条件和发展空间
“谷”类科技园区的核心支撑是:科研聚焦、人才聚集、技术引领。
关于“硅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用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与斯坦福大学专注于硅基材料的研究,成就“硅谷”奇迹的初始条件相比;河南工业大学依托粮食科技,建设“中国粮谷”,在科研聚焦、人才聚集、技术引领方面,有着比斯坦福当年更为厚实的基础条件。用3-5年,在郑州打造全球粮食科技制高点,使“中国粮谷”成为郑州的国际新高地、科技新地标,具备显著的条件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1.从产业基础看
(1)河南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口粮产量稳居第一;每年调出3000多万吨原粮及加工制品,作为第一产业的河南农业优势显著。
(2)河南被誉为“天下粮仓”和“国人厨房”,主食产业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3)郑州是全国交通的“心脏”和“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为粮食产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通达的交通优势条件。
2.从科技基础看
(1)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建校于1956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1959年迁址郑州,成立全国第一所粮食本科大学:郑州粮食学院。2004年,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集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为一体。
河南工业大学是粮食学科专业设置最为完整的高校,科技成果在粮食行业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在标准创制方面2014年与清华大学比肩,在人才培养方面被誉为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在社会服务方面是科技兴粮的生力军。
(2)协作高校: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密集分布于此,为粮食科技协作,提供了难得的系统性专业合作资源。
(3)协作院所: 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中粮郑州设计研究院,是国内七大粮食工程设计单位中,最具实力的粮食技术工程设计机构,专业协作资源优越。
(4)协同单位: 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涉粮单位高密度汇聚郑州,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粮食行业资源优势聚集地,粮食科技协同创新基础得天独厚。
1.从河南粮食产业发展空间看
与农业相比,作为第二产业的河南粮食加工业的短板劣势也同样突出。整体表现为:加工比例不高、产业链条不长、龙头企业不多、品类品种不丰富、品牌影响力不大的特征。
2.从国内粮食科技发展空间看
与主要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主粮与食品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物流供应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由此造成粮食产后在储藏、加工、物流、供应环节每年损失量约达700亿斤,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粮食科技提升空间巨大。表现为:(1)创新科技领跑比例小;(2)科技成果质量与转化率低;(3)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弱;(4)主粮与食品加工增值比例低;(5)主粮与食品加工业、物流、供应损耗大。
3.从粮食产业科技发展空间看
短板意味着担当,缺陷蕴含着作为。 “扛稳粮食重任”,需要大力提升粮食产后科技贡献率;
需要在藏粮于技的“技”上下大功夫;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链”上做大文章。
通过聚焦粮食科技,向产后减损要“产量”,向精深加工要“价值”,向现代装备要“效率”,向绿色标准要“安全”,向数字驱动要“转型”,向机制创新要“升级”,这正是“中国粮谷”建设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