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河南省粮食产业创新引领型科研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到创新型粮食高新科技公司培育平台,再到粮食产业创新引领集群建设的系统工程,建议将中国粮谷作为重大创新示范项目纳入郑洛新自创区建设统一规划,用足用好自创区、自贸区、创新驱动等相关政策措施。
(一)纳入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规划
新增粮食科技创新中心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依托河南工业大学粮食产后全产业链学科优势,统筹周边科研院所、高校,引进相关企业,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新型科研法人机构。在专项资金、平台申请、项目立项上予以重点保障,在项目建设、用地供应、职称评审、人才引进、投融资等方面依法给予国有研究机构待遇。支持河南工业大学牵头申报国家粮食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国际粮食科技联合研究中心。
(二)纳入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
增加中国粮谷进入产业集群专项后备项目库,支持粮谷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生态融合、外部合作共赢、区域发展协同的建设理念,推动一心、一轴、一园、集成示范基地多区体系构建,适时正式转入集群专项,予以持续性投入。以中国粮谷为龙头,打造拥有全球粮食科技制高点,具备引领突破能力的粮食产业前沿引领产业集群,促进我省农、粮、食三体聚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实现我省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纳入省部会商范畴争取国家创新资源布局
依托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商共建机制,争取列入科技部等与我省联合实施“新技术、新产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探索省部共建、共管、共同实施的新机制,在粮食产业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等领域,部省联动实施一批国家科技重点专项,促进重大粮食科技成果在河南转化落地。
(四)纳入重大创新工程建设计划
比照郑州中原科创谷、洛阳军民融合产业园、新乡汇智协同创新谷,将中国粮谷列入自创区发展重大创新工程,加强政策推动,集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河南工大粮食科技优势地位,发挥河南工大与全国粮食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血缘优势,将中国粮谷建成集“高端研发、科技引领、人才聚焦、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变革、金融支持、总部基地”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研发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辐射高地、新产业新业态虞城高地、科教资源集聚高地。
(五)支持科技开放合作
支持中国粮谷对接国际国内粮食科技方面具有优势和科研院校、高校和企业,开放现有粮食科研平台或共建新型科研平台,推进技术合作与交流;对法国、美国、以色列等国际涉粮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引进,依法予以相应政策配套,支持国际粮食科技合作基地和园区建设;对中国粮谷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科技输出和项目建设,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六)支持探索建立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在将中国粮谷纳入自创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省粮食金融保险支持政策体系的同时,支持中国粮谷积极探索建立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由于粮食产品的特殊属性,粮食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底部,产业资本流入不畅,粮食加工企业外部融资低于30%。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共建覆盖全产品链、全产业链、全供应链的粮食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七)支持河南工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粮食大学
比照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标准,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河南工业大学纳入“双一流”布局高校政策支持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形成特色优势,成为深度参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工程技术项目,主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国际影响力较强的世界一流粮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