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粮谷项目基本架构
以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科技基础为支撑点,依托河南粮农产业资源优势,运用政策杠杆,撬动聚合社会优质科技要素,建设粮食科技创新中心。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以莲花街沿线已经天然形成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集群,作为粮食科技发展的存量轴;在连霍高速与新龙路高新区段之间的狭长地域,布局建设粮食科技功能模块,作为粮食科技发展的增量轴。在连霍高速以南、西南绕城以东、索须河西北区域,布局建设粮食高新科技园,形成“中国粮谷”核心区。
(一)中国粮谷项目基本架构
中国粮谷的项目名称是“郑州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区”。
项目由“粮食科技创新中心” “粮食科技发展轴”“粮食高新科技园”“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四个子系统形成“一心一轴一园多区”的格局。
项目选址于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空间上拟将 “一心一轴一园”,集中布局于郑州高新区西北方向,形成核心区。
“一心”,粮食科技创新中心设置于河南工业大学高新区校区北面; “一轴”,科技发展轴沿莲花街、新龙路东西向延伸,双线布局;“一园”,粮食高新科技园,设置于连霍高速以南、西南绕城以东、索须河西北区域; “多区”,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布局于省内外适合的区域。
(二)中国粮谷项目布局设计
“一心”即粮食科技创新中心 的布局设计是,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中心,设置聚焦于粮食科学研究的五大研究院和一个博物馆。形成现代粮食实验室体系。
“一轴”即粮食科技发展轴 的布局设计是,项目沿莲花街、新龙路双线布局,设置粮食科技转移转化的三个中心一平台一园。形成粮食科研创新联盟和科技研发聚合体。
“一园”即粮食高新科技园 的布局设计是,在新龙路7号地块,设置粮食科技转化孵化八大功能区。形成粮食科技中试试验与转移转化体系。
“多区”即粮食高新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基地的布局设计是,在省内粮食主产区依据资源禀赋多地布局,第一期计划建设粮食科技推广应用七大基地。形成粮食科技产业化应用推广体系。
二、“中国粮谷”项目建设投资与进度
(一)建设投资
中国粮谷一期(五年),建设用地6693.5亩,建筑面积4405049.4平方米;建设总投资690亿元。其中,申请政府支持基建投资30亿元、科研支持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50亿元。
建成集粮食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产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国粮谷“一心一轴一园”科创核心体系。
(二)建设进度
中国粮谷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第一期五年,先行起步“一心一轴一园”建设,“多区”基地同步规划,压茬推进。
经五年建设,到2025年,建成集现代粮食实验室体系、粮食科技研发体系、粮食科技产业化体系三位一体的粮食高新科技园。
经十年建设,到2030年,建成根植于郑州、立足于河南、合作全国、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心一轴一园协同,带动多区并举”的粮食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体系。